癌痛用藥不要急,先給疼痛分個級
看著患者疼痛的樣子,大多數患者和家人都會選擇立即使用止痛劑,然而隨著疾病的發展,以及身體的耐藥性,使用的止痛劑等級越來越高,但止痛效果卻越來越低,會令患者產生一種越來越糟糕的感覺,對疾病的控制和治療非常不利。
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曾有一位患者,70歲,食管癌伴隨雙鎖骨淋巴結轉移,入院時自訴最痛的時候能達到9分疼痛,醫生評估后發現,最嚴重時為9分,最輕時3分,平均6~7分。第一天給藥鹽酸嗎啡片20毫克,每次疼痛時即給藥,結果患者疼痛太過于頻繁,給藥太多,患者本人不滿意,醫生調整為每12小時給奧施康定30毫克,如果在給藥時間內出現疼痛,便給鹽酸嗎啡片20毫克,很好地控制了疼痛,患者情緒很好,較為順利地完成放化療治療,直至出院。
結合患者疼痛度,給予止痛藥,并接受治療,可大大提高治療效果。那么醫生是怎么給患者疼痛分級呢?
癌痛三級
世衛組織發布的癌痛三級,分別是輕度疼痛、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。
簡明癌痛評估
在臨床上,醫生有專門的癌痛評估量表,會問患者和家屬很多問題,并進行評分,以此來判斷患者的疼痛度。但對于家人來說,不必要掌握專業的評估方法,只要問患者疼痛度和看患者表情就能簡單判斷癌痛等級,進而決定是否用止痛藥。
癌痛程度數字評估(NRS)
告訴患者,疼痛程度可以用。0~10個數字依次表示,0表示無疼痛,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,患者現在的疼痛度能達到第幾個數字。
其中,1~3為輕度疼痛,4~6為中度疼痛,7~10 為重度疼痛。但由于每個人的耐痛程度不同,自述疼痛程度可能存在誤差,如同樣的疼痛,有人覺得是5級,有人覺得是8級。疼痛程度將直接關系著用藥的種類,最好再通過其他方式比對。
面部表情癌痛評估法(VAS)
患者疼痛時,家人可根據患者疼痛時面部表情狀態,進行疼痛評估。此法尤其適合沒辦法準確用數字來自評癌痛程度,以及語言表達不清的患者。
通常疼痛的評估從患者一入院就開始了,因為造成疼病的原因不同,在治療過程中隨著治療的深入,癌痛可能會消失,而且在給藥之后,還需要再次進行癌痛評估,這對醫生用止痛藥有指導意義。